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从事持达理持 即凡心是佛心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从事持达理持 即凡心是佛心

又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名无相,仍非实相。以此念佛法舍离名相、声相、形相故,相对于世俗之有相而施设此一无相念佛之名。

实相虽然无相,但无相不一定是实相;此中差别在于相对于有相而存在之无相,尚能以世俗之认识而了知;譬如无相念佛之无相、灵知心之无相、无色界众生之无相、虚空之无相等。而实相则非世俗认识所能了知,譬如真如、佛性、菩提、涅盘。

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惟,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乃援引大宝积经卷四所载:「言无相者,所谓无身及身施设,无名无句亦无示现。」故施设此无相念佛之名,以便弘扬念佛法门,利益末法时代之念佛人与修禅人。

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已无相,犹是因地念佛。设使无相念佛法门已经修成,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法喜之觉受则因时日之俱增而渐渐习惯、淡薄、消失。若能继续无相念佛法门,必于某一时节突然一念回光返照:「念佛者是谁?」或遇善知识冷冷一句:「念佛者是谁?」当下直得不辨东西南北,一头栽进漆桶里。从此每日孜孜矻矻体究此一疑情,犹如一团美味滚烫元宵,卡在嘴里;吞又吞不下,舍也舍不下。此时凭借无相念佛之深厚功夫,不必依赖语言文字,即能深入体究。有朝一日,突然悟得:「色身觉受、妄心妄识都不是我,那一念都无之真心,真实是我。」直下承当,毫无犹豫。从此识得一切生命之本源,见到那肉眼不能见得之真心,从此不以灵知为真。

如今突然打失鼻孔,有人因此哈哈大笑,有人因此喜极而泣,有人则不动声色、安住真心之中。从此顿觉轻安无比,身心明净。身(我)见顿时断除。身(我)见断故疑见随断,疑见断故禁取见亦断除。此三缚结断故,其无相念佛即是果地念佛。虽是果地念佛,亦不过预流而已。既名预入圣流,即非真实圣者,犹执空性一边以为真实。此即明心而未见性,尚未进入实相,即当求见佛性,进入实相念佛层次。

五、实相念佛︰佛子修习念佛法门而能成就无相念佛者,殊不多见。今此无相念佛人复能究明真心,因体究念佛而得明心(开悟),断三缚结,倍复可贵。而善知识给予印可后,多嘱附弟子念佛保任而已。师徒之间,从此相安无事,浪掷光阴,徒耗米粮,殊可浩叹。不知犹未亲见佛性,仍须努力体究念佛。此一果地念佛之佛子若能知此,当即排遣万缘,寻访善知识。若有因缘得遇真善知识,此善知识当时闻其见地,考其过程,观其根器之后,或者一掌打来,或者丢来一枚苹果,或将拳指在念佛人眼前晃。念佛人若仍不见,便垂示一二句法语,令念佛人体究。

此念佛人若能精进奋发,努力参究,待得因缘时节到来,或者暖烫、或者寒凉、或者撞跌、或闻狗叫、或见花红柳绿,或是欢喜悲痛,突然之间一念相应,识得佛性,再破无明。此时恍然发觉佛性无处不在,一时忍俊不住,摸摸头顶,便笑自己以前真是愚痴,佛性本来就在眼前,以前竟然不觉。便到处看、随处摸:无处不是佛性嘛!

若是打坐静中体究,一念相应之后,随即住于一切音声中,细细体会佛性之无处不在。下座之后,亦到处体会其存在。到此时便知何谓禅净双修、禅净互通了。佛子此时之境界,是远离妄想杂念,一心住于觉照之中,远离语言、文字、思惟法则、世间施设,无法形容,只一个﹁觉﹂字了得。此即理一心之境界,亲见诸佛本源,即是见法身佛。从此开始,一连七天,乃至十个七天,觉明时时现前,远离昏沉散乱。平时不起妄想,无一念可当情,而在色声香味触法之中,觉照佛性之真空及其真实存在、能生万有。夜晚则不昏沉,躺在床铺、一念清明,乃至东方之既白。或者清晨三、四点钟便已醒来,了无睡意。即起盥洗,燃香礼佛已毕,又自道:「我实从本以来不曾拜佛。」从此以后,便见身心世界皆是虚幻,真实感顿失。阅读甚深第一义谛经典,倍觉亲切,犹如述说自心境界,若为他人叙述自己所见境界,人皆以为此念佛人在解说甚深第一义经典,便向此念佛人道:「别只在经论之名相理论上追求,应该下功夫去实修。」真是啼笑皆非。此外尚有许多功德受用,唯证乃知,不拟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