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说通--从宗入教

第五节 为已悟菩萨说应修一切种智

第五节 为已悟菩萨说应修一切种智

前来已说别教菩萨悟得第八识真如之后,应修一切种智,证得道种智而入初地无生法忍位,名真佛子。一切种智者,谓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之一切种子,了知此心所藏一切种子之智慧,即名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未圆满者,如初地至等觉菩萨,名为道种智。

种子又名为界,又名为功能差别。如来藏所藏一切种子,具有三种能变,变现五阴世间:初能变者,谓阿赖耶识自身含藏异熟果种,令有情依于业力受生六道。于六道及中阴界之一切时中,恒无间断地流注自身之等流种(此乃悟后熏习唯识者方能知之)。复以不可知执受,持诸有漏法种及无漏法种;以有漏法种故,于母身中藉母身及母血为缘,变生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复与共业有情之第八识共业种,依此有漏法种变生共住之器世间。复依如是能变性,变现五遍行心所有法。由如是能变之性,令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得能成就。由能变此五果故,令有情修学无漏法,成就三乘有学无学之无漏有为法--二乘无学有学之头陀行及菩萨世世不断之可爱异熟果。此第一能变之性,多分唯证悟者乃能知之,少分为未证悟者熏习唯识所能知之。此第一能变之性,甚深微妙,广博无边,难以尽述;举要言之,此如来藏具有转舍阿赖耶性成异熟识,复转舍异熟性成佛地无垢识真如之能变性,是三乘无漏法之所依识,故为大乘别教之根本修证主体。亦是一切染净因果之主体,是一切有情生命之主体,亦是宇宙万有之主体,若无此初能变识之第一能变性,则无宇宙一切法行。若无此阿赖耶识之初能变性,则三乘一切法门之修证,乃至世间一切有漏有为法之修证,悉皆无义,俱不能成就故。此初能变性广说不尽,此处从略。

次能变者,谓阿赖耶依于无明业爱种故,变生意根,流注意根种子令不断灭;无量劫来法尔如是,无有始际;至无余涅盘位起方断流注--意根方灭。此即如来藏之第二种能变--变生意根末那识。无始劫来意根现行无有断时,依如来藏而运转,复内执阿赖耶识为我,恒时思量(审查定夺),无有一剎那暂息。以有此意根之思量作主性故,令如来藏恒时流注四烦恼种与意根相应:我见我痴我慢我爱。意根之五遍行心所有法及少分别境慧,亦随意根之现行而恒现不断;执我等故有三界身,令见闻觉知断已复现,导致诸有情流转生死,受诸苦乐。

然诸佛子修三乘法,若离此识则无所能为,谓一切有情于三界六道中之一切运为,剎那剎那不离此识;若无此末那识,一切无所能为,尚不能存命(必致阿赖耶舍身故),何况饮食便利乃至修行?

三乘无学修道之过程,皆在藉缘转变染污意根为清净意根,令我执根源之意根断除我执而成无学,舍寿时意根愿意断灭自我,离一切相分见分,不再现行,名入无余涅盘;或转入七地八地,渐次乃至佛地,意根不灭而无我执,乃至一切无明习气俱灭,皆是藉缘修除意根之我执与无明习气,是故意根与一切修行人息息相关,四圣六凡俱皆不能剎那离于意根(唯除舍寿入无余涅盘)。意根即是唯识种智所说末那,缘谓有根身及六识见闻觉知性。

四圣六凡皆因意根有善恶净染之能变性,故凡夫异生外道修行者乃至佛法四圣之世出世间法熏习有其力用,功不唐捐。意根具此能变性故,行人依佛正法修行,得成佛道。而此意根由自心如来藏生,由整体言,亦属如来藏性--如来藏生此意根而主导如来藏之种种行,唯除如来藏之自性心行。此依别教证悟圣者说,不依通教证悟之菩萨说;通教菩萨依二乘菩提觉悟十八界空相,而未能证得空性如来藏,不能证解如是正理故。由斯正理,说意根是如来藏之第二种能变性--变生四圣六凡。

末能变者,谓藏识变生有根身已,依六根复能变生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生此六识故,众生依于五遍行心法遂有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触性、知觉性;具此六性,

能了诸境,于六尘境能作了别,此六识性俱了现量境;意识更能了知比量境,以能了知比量境故,遂有「欲、胜解、念、定、慧」等心所有法运行;以有如是别境心法故,意识(觉知心)便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五识随之通此三性;如是,六根本烦恼相应,二十随烦恼相应,四不定法相应,善十一心法相应,如是展转而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复能显示六无为法、八无为法等,四种圆寂因此能显,能令有情证之。三乘菩提因此第三能变性,而能令诸学人修证,不堕断灭空,不堕一切法空邪见。

三乘菩提之修证,无一能离如是三种能变识;若离此三种能变识之一,尚不能有三界六道有情,何况能有三乘菩提之修证?别教证悟菩萨触证领受藏识之中道性已,必须由藏识之中道性返观自己--处处作主之意根及见闻觉知之六识。返观已,即知十八界俱由藏识变生;变生十八界已,复展转变生三界一切法。十八界法虽有生灭,然能变十八界之藏识体恒不灭,是故见性乃至知觉性夜夜断已,次晨复能现起;是故此世死亡永断已,来世复能现起,以藏识体恒常住不灭故。由斯正理,《楞严经》说:十八界法无常败坏,又说不变不坏;说十八界法非外道所说自然性,亦非否定藏识者所说之因缘性,乃是如来藏性也。别教菩萨如是现前观察,故能证得初地无生法忍,起道种智;故说一切证悟藏识之菩萨,皆应修学一切种智,能证初地法无我故;以此现观,能渐渐了知七真如故。

第五节 为已悟菩萨说应修一切种智

前来已说别教菩萨悟得第八识真如之后,应修一切种智,证得道种智而入初地无生法忍位,名真佛子。一切种智者,谓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之一切种子,了知此心所藏一切种子之智慧,即名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未圆满者,如初地至等觉菩萨,名为道种智。

种子又名为界,又名为功能差别。如来藏所藏一切种子,具有三种能变,变现五阴世间:初能变者,谓阿赖耶识自身含藏异熟果种,令有情依于业力受生六道。于六道及中阴界之一切时中,恒无间断地流注自身之等流种(此乃悟后熏习唯识者方能知之)。复以不可知执受,持诸有漏法种及无漏法种;以有漏法种故,于母身中藉母身及母血为缘,变生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复与共业有情之第八识共业种,依此有漏法种变生共住之器世间。复依如是能变性,变现五遍行心所有法。由如是能变之性,令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得能成就。由能变此五果故,令有情修学无漏法,成就三乘有学无学之无漏有为法--二乘无学有学之头陀行及菩萨世世不断之可爱异熟果。此第一能变之性,多分唯证悟者乃能知之,少分为未证悟者熏习唯识所能知之。此第一能变之性,甚深微妙,广博无边,难以尽述;举要言之,此如来藏具有转舍阿赖耶性成异熟识,复转舍异熟性成佛地无垢识真如之能变性,是三乘无漏法之所依识,故为大乘别教之根本修证主体。亦是一切染净因果之主体,是一切有情生命之主体,亦是宇宙万有之主体,若无此初能变识之第一能变性,则无宇宙一切法行。若无此阿赖耶识之初能变性,则三乘一切法门之修证,乃至世间一切有漏有为法之修证,悉皆无义,俱不能成就故。此初能变性广说不尽,此处从略。

次能变者,谓阿赖耶依于无明业爱种故,变生意根,流注意根种子令不断灭;无量劫来法尔如是,无有始际;至无余涅盘位起方断流注--意根方灭。此即如来藏之第二种能变--变生意根末那识。无始劫来意根现行无有断时,依如来藏而运转,复内执阿赖耶识为我,恒时思量(审查定夺),无有一剎那暂息。以有此意根之思量作主性故,令如来藏恒时流注四烦恼种与意根相应:我见我痴我慢我爱。意根之五遍行心所有法及少分别境慧,亦随意根之现行而恒现不断;执我等故有三界身,令见闻觉知断已复现,导致诸有情流转生死,受诸苦乐。

然诸佛子修三乘法,若离此识则无所能为,谓一切有情于三界六道中之一切运为,剎那剎那不离此识;若无此末那识,一切无所能为,尚不能存命(必致阿赖耶舍身故),何况饮食便利乃至修行?

三乘无学修道之过程,皆在藉缘转变染污意根为清净意根,令我执根源之意根断除我执而成无学,舍寿时意根愿意断灭自我,离一切相分见分,不再现行,名入无余涅盘;或转入七地八地,渐次乃至佛地,意根不灭而无我执,乃至一切无明习气俱灭,皆是藉缘修除意根之我执与无明习气,是故意根与一切修行人息息相关,四圣六凡俱皆不能剎那离于意根(唯除舍寿入无余涅盘)。意根即是唯识种智所说末那,缘谓有根身及六识见闻觉知性。

四圣六凡皆因意根有善恶净染之能变性,故凡夫异生外道修行者乃至佛法四圣之世出世间法熏习有其力用,功不唐捐。意根具此能变性故,行人依佛正法修行,得成佛道。而此意根由自心如来藏生,由整体言,亦属如来藏性--如来藏生此意根而主导如来藏之种种行,唯除如来藏之自性心行。此依别教证悟圣者说,不依通教证悟之菩萨说;通教菩萨依二乘菩提觉悟十八界空相,而未能证得空性如来藏,不能证解如是正理故。由斯正理,说意根是如来藏之第二种能变性--变生四圣六凡。

末能变者,谓藏识变生有根身已,依六根复能变生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生此六识故,众生依于五遍行心法遂有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触性、知觉性;具此六性,

能了诸境,于六尘境能作了别,此六识性俱了现量境;意识更能了知比量境,以能了知比量境故,遂有「欲、胜解、念、定、慧」等心所有法运行;以有如是别境心法故,意识(觉知心)便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五识随之通此三性;如是,六根本烦恼相应,二十随烦恼相应,四不定法相应,善十一心法相应,如是展转而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复能显示六无为法、八无为法等,四种圆寂因此能显,能令有情证之。三乘菩提因此第三能变性,而能令诸学人修证,不堕断灭空,不堕一切法空邪见。

三乘菩提之修证,无一能离如是三种能变识;若离此三种能变识之一,尚不能有三界六道有情,何况能有三乘菩提之修证?别教证悟菩萨触证领受藏识之中道性已,必须由藏识之中道性返观自己--处处作主之意根及见闻觉知之六识。返观已,即知十八界俱由藏识变生;变生十八界已,复展转变生三界一切法。十八界法虽有生灭,然能变十八界之藏识体恒不灭,是故见性乃至知觉性夜夜断已,次晨复能现起;是故此世死亡永断已,来世复能现起,以藏识体恒常住不灭故。由斯正理,《楞严经》说:十八界法无常败坏,又说不变不坏;说十八界法非外道所说自然性,亦非否定藏识者所说之因缘性,乃是如来藏性也。别教菩萨如是现前观察,故能证得初地无生法忍,起道种智;故说一切证悟藏识之菩萨,皆应修学一切种智,能证初地法无我故;以此现观,能渐渐了知七真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