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学习正法心得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473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视频)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视频)--正伟法师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5026


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題目就是:大乘入道乃是實證第八識實相心如來藏。如來藏亦名阿賴耶識、真如、異熟識,有種種的名字。“大乘入道親證如來藏”,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要先瞭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謂的二乘,所以我們講大乘的入道,並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講“入道”,就有所謂的入道、不入道的問題。在“入道、不入道”的問題上來說,我們“入道了”就會入內門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門來修行。打個比方來講,某個行業,如果你不熟悉,你就叫作「外行」;如果你熟悉的話,就叫作「內行」;一樣的道理,(從)大乘法來講,如果你有實證的話,你就是“入道”;如果沒有實證的話,那就是“沒有入道”。

 

接下來我們就要探討:“入道”的內涵是什麼,還有入道的次第。從大乘法來講,大乘法的目標是什麼?我們一般所瞭解大乘的目標,一般修學佛法的目標不外乎兩個:第一個就是解脫,第二個就是成佛。(大乘法的)“解脫”有些也通二乘法,二乘唯獨解脫,它沒有要求成佛;可是為什麼要成佛?因為佛是兩足尊,具足智慧的圓滿、福德的圓滿,所以佛是兩足尊。大乘入道就是要實證於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為什麼要實證如來藏呢?就是因為祂是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實。我們唯有能夠實證這個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實,透過實證祂以後,你可以現前去觀察這個法界的事實,而能夠修正自己的心行、口行、意行;隨於這個法界實相心的事實,能夠調整我們的身口意行,轉依于如來藏的真實性、如如性,能夠來行菩薩道。這就是大乘入道,能夠進入內門。所以說,如果你沒有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就不能成為大乘的入道(者)。

 

可是為什麼說要實證如來藏才是大乘入道?我實證別的,不是大乘入道嗎?譬如有人說:「我學佛啊,我就世間做善事就好啦,這個做善事也是學佛啊!」可是它不是大乘入道。為什麼呢?他只在外門,因為你做善事,這個只是屬於大乘法的資糧,它是準備工作,實際還沒有實證那個核心;實證那個大乘法的核心,才能夠依據這個核心的義理,來調整自己的修行,這個才是入道。如果沒有實證這個核心,只是在世間善法上去累積福德的話,佛法當中就叫作外門修菩薩六度萬行。

 

有的人就是誤會了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誤會了法界實相心如來藏以後,然後以識陰的某些變相或者以某些的覺受,譬如有人說某些樂觸,或者氣功的感覺,或者種種的三界萬法、五陰的一些變相,依據這些變相,把它錯計了、誤會了;誤會了這個變相以後,然後把它當成實相心而以為入道了。可是我們要透過這些內涵來作檢查,到底事實是不是(真入道了)?我們要用智慧去判斷、去檢查是不是僅名字是“入道”,而實際上並不是(入道)。那就是說,世俗法並不能夠使得(大乘修行人獲得)大乘入道的,也不是外道法(能使人)入道的。那有的人會說:「大乘的入道就是修禪定嘍!我修得欲界的禪定,修得色界的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修得無色定,」這樣子以定為禪修得禪定之後,「就是大乘入道嘛!」其實也不是。為什麼?因為世間的禪定畢竟還是世間法,大乘法乃是世、出世間法,不僅含有世間法,而且還有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的一切都能夠貫通,而且還有出世間法應有的解脫功德,是具足世、出世間法,所以大乘入道並不是只唯修禪定的法。

 

也有人說:「大乘入道,就是證得了四聖諦、八正道,證得苦、空、無常、無我,證得了這些以後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這就是大乘入道了嘛!」其實也不是。為什麼?這就是誤會了大乘的入道。大乘入道是因為(證得)祂是法界實相心,祂是屬於法界實相的法,而不是屬於現象界的法。現象界的法是五陰、十八界,能夠現前觀察五陰、十八界虛妄,乃是屬於二乘、聲聞解脫道;大乘要究竟成佛,不是只有一世,所以我們大乘法的目標是什麼?是要成就佛道,而不是成就羅漢道或緣覺道。

 

成就佛道就是得要有佛該有的具足功德。佛該有的具足功德是什麼?佛是智慧具足圓滿、福德具足圓滿。那有人說:「我聽到現在有很多“佛”啊!到處都有“活佛”啊!什麼佛、什麼佛、什麼佛。」可是我們來看,(他們)名字是叫作“佛”,可是實際內涵是不是佛?佛既然是福德具足圓滿,那有沒有(像歷代達賴喇嘛那樣的)“佛”,是活到二十幾歲就被人家暗殺的啊?或者是活到一半就夭折而死?並不是這樣子,實際的佛是壽量具足,而且佛福德具足圓滿。

 

比如來講:我們出家人,過去世在佛世的時候,佛要入滅的時候,人家問說:「佛!你入滅了,可是你入滅以後,我們這些弟子要依據什麼才能夠讓大家信受呢?我未來的受用該怎麼辦呢?」佛就跟他講:「你不用擔心,我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當中,隨便取一個最基礎的白毫相,以這個白毫相的福德、功德,就讓後世所有的出家佛弟子能夠依據這個福德而受用不盡。」所以我們現在看臺灣,甚至中國(大陸)有很多、很多的佛教徒,大家都來能夠供養三寶,這都是藉由佛的威德。

 

所以說,我們出家修行的人要注意一點:其實我們今天能夠順利修行,是藉由佛的福德莊嚴、智慧莊嚴當中的福德莊嚴,透過佛的福德莊嚴而有這個僧衣的莊嚴受用,來讓我們能夠順利修行。所以說,佛是福德具足莊嚴。可是這一個福德,要如何能夠具足的一世一世來行菩薩道?我們過去無量世在行菩薩道、累積福德的過程當中,當然要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來收集這些福德,而不是說我造的福德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去受用,另外一個人造的福德換我受用。就是因為法界實相、因果是非常公平的:行善就有行善的種子熏習存在於自己的如來藏裏面,也存在於受你利益的眾生的如來藏裏面,而受用、結成了這個因緣關係。而如果行惡業,你跟眾生之間的關係就有這個惡業的因緣。你的法界實相心祂是離見聞覺知的,所以說祂一樣的收藏,並不會因為你造惡業而不收藏(惡業種子),祂照樣收藏你這個惡業的種子,同樣眾生的如來藏也會記持跟你相關的這一部分該有的因緣,所以未來世相遇的時候,又會有同樣的果報現行出來(這是從法界實理體上面來看福德莊嚴)。

 

我們之前提過,修行不只要有福德,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切三行(身口意)皆以智慧為先導,要以智慧擺在前面來做抉擇;若沒有智慧的抉擇來作先導而判斷錯誤,那你所修的福就會變成邪福,所成就的慧就變成惡慧了,所以智慧的揀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你要進入大乘入道的要訣,就當然要用智慧的揀擇,來揀擇大乘所證的標的是什麼。這個標的的內涵要符合事實的現量,也符合所謂的比量推論,也要符合佛世尊的至教量的聖教。要符合這三量,才能在內涵上確認無誤而來行菩薩道。所以說,一般來講,佛除了有福德莊嚴之外,佛還是要有智慧莊嚴。

 

我們今天從智慧莊嚴的部分來看, 佛的智慧莊嚴在於要成佛必須具足一切的種智,因為成佛究竟的圓滿就要具足一切種智。很多(人)號稱是成佛的,可是實際上有沒有具足一切種智?我們就要先瞭解什麼叫一切種智。就是我們能夠具足圓滿對(如來藏中)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的智慧,就是說,這一切的種子,不管是善惡、染淨的種子,甚至無記的異熟種子,我們都能夠透過三大無量數劫菩薩道的修行而一分一分的成就,一分一分的跟眾生廣結善淨緣而排除了染惡緣,透過(修行)讓善淨緣越來越能夠成熟,讓染惡緣越來越減少;能夠透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菩薩道,清淨自己的種子,也攝受了無量的眾生來成就佛土。可是這個過程就需要成就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的內涵非常廣,它含攝所有的智慧;大乘入道─證悟的標的如來藏─為什麼跟一切種智有關呢?在三大無量數劫中,你行菩薩道所建立的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不管是福德的、功德的或者智慧的種子,都由你的實相心(如來藏)你的本識實相心,有時候叫作真如,所執藏而能由上一世帶到這一世,再由這一世帶到下一世,這樣一世一世的道業次第增上而成就佛道。所以說,一切種智的內涵要以實證如來藏為宗,如果沒有實證如來藏,你就無法現前觀察如來藏當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如果沒有辦法這樣,那你當然無法去成就一切種智。所以大乘入道首先要能夠成就什麼?成就般若的實相智慧。如果不實證第八識如來藏,就不可能成就般若的智慧。

 

有的人誤會般若智慧,以為(般若智慧是)我於三界萬法、蘊處界法,能夠觀察一切法緣生緣滅、緣起性空。這樣就是有般若智慧嗎?實際上不是!般若智慧是什麼?般若智慧叫作中道實相智慧,因為你現前觀察法界實相心,而出生了這一個世、出世間法的智慧;它是成就中道義,不落入有邊也不落入無邊。(想要)成就中道義,要透過七住位能夠實證如來藏以後,再透過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然後進入到修道位,進入修道位成就聖種性以後,成就了見道圓滿的功德,達到通達(而入初地的入地心中);再由初地修道位修習無生法忍,一分一分的從初地到十地修習無生法忍;因為十地無生法忍的修習,到最後的等覺位百劫修相好,最後妙覺如來下生人間,能夠修行成就最後的佛道,成就一切種智。所以我們從一切種智的角度來看,大乘的入道一定要有法界實相心的親證,如果沒有法界實相心的親證,就不可能有見道位應有的般若智慧,也不可能有修道位應有的無生法忍的道種智,更不可能有佛地的一切種智。這是從一切種智的角度來看(智慧莊嚴)。

 

另外一個,我們再從佛地的四智圓明來看。佛地的四智圓明,在七住位見道的時候,由於我們的見聞覺知心去實證那個離見聞覺知的如來藏以後,可以現前觀察我們的身口意行的見聞覺知心是虛妄、虛幻、不如實的;反而是你所實證的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祂是清淨的,祂不會因為善惡染淨而改變祂應有的體性,而自己的七轉識是染著的;因為這樣(現觀)而生起了一分的下品妙觀察智,透過這個下品的妙觀察智而能夠一分一分的轉依如來藏,而成就下品的平等性智。《六組壇經》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所以說第六識、第七識成就的下品妙觀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是在真見道七住位時就成就了一分,這樣一階一階從十住、十行、十迴向,來到初地入地心的時候,就成就了中品(的一分),下品的妙觀察智就圓滿具足而進入到中品的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也是如此。

 

這樣一分一分進入到八地的時候,中品的妙觀察智就具足圓滿而開始了上品的妙觀察智(一分);上品的妙觀察智達到佛地的時候、成佛的時候,才能夠究竟的圓滿成就。而且到最後,佛陀目睹明星而眼見佛性,成就了大圓鏡智以及成所作智:第八識產生了大圓鏡智,不僅能夠跟五遍行相應,而且跟五別境、善十一心法相應;而且成就了成所作智,可以化身無量、利益無量的眾生。所以說,大乘的入道必須要以親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為基礎,如果不是親證法界實相心,所有這些智慧的圓滿是不可能具足的;這些智慧根本不可能出生,更何況談到具足呢?

 

這個部分,我們正覺同修會在禪淨班的課程當中會加以說明,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內涵。我們主要是從三乘菩提當中的兩個主要道來講說這個內涵的,兩個主要道就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透過禪淨班的課程,我們講說解脫道與佛菩提道,就相當於一把尺:從十信位具足信受因果而進入住位,再由十住位的外門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甚至般若知見的熏習。六住位滿心能夠(加修)四加行,在七住位證得法界實相心,那才叫作入道!因為你實證了法界實相心,進入內門而咿D,可以在內門當中廣修六度萬行,乃至十度萬行來次第成就佛道。

 

我們一分一分的介紹次第成就佛道(之法),從十信位的法來介紹,再來講到布施的法,讓大家能夠現前去觀察、實證、檢驗自己如何能夠圓滿布施的法而成就初住位,然後再來講持戒的法而成就二住位,再來講忍辱成就三住位,精進成就四住位,禪定五住,然後般若正知見能夠使六住圓滿;在這個六住圓滿的狀況下,能夠圓滿見道應有的資糧,就待自己的努力精進而能夠一念相應,契入法界實相心了,能夠般若正觀現前。能夠因為契入了法界實相心而成就一分的下品妙觀察智,以及下品的平等性智,(成為)進入了大乘內門的菩薩,而說名為菩薩摩訶薩。廣義的說為菩薩摩訶薩,狹義的菩薩摩訶薩有時候是從初地入地心算起。所以歡迎大家能夠來佛教正覺同修會,參加我們的禪淨班課程,能夠一起具足自己該有的因緣,來證入大乘入道的標的,也就是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因為這樣而能夠一分一分次第的成就佛道。

 

今天討論到這裏,我們有幾個總結:第一個,大乘的入道,一定是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這個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在因地叫作阿賴耶識,祂是萬法的根源,是因果的所依。第二個,既然是入道,就有所謂的內門、外門;如果不實證法界實相心,只有在外門轉,而不是實際的內門菩薩。而且另外一點就是:大乘的入道不是二乘的入道,不是緣覺的入道、不是聲聞的入道,因為目標不一樣:二乘入道的目標乃是為了求取解脫於三界的生死,大乘的入道不僅證得了解脫生死,而且實證了法界實相心,成就了佛地一分一分的具足圓滿,成就了智慧的圓滿、福德的圓滿,最後成就了佛地的究竟圓滿。這樣才能夠在三大無量數劫當中自利利他,能夠利眾無邊,自覺覺他,能夠覺行圓滿。所以說,大乘的入道就是唯有以八識論為主,以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法界實相心為究竟的最終目標。

该帖子在 2010/7/26 6:48:17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0-7-26 6:48:17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简体文稿]
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题目就是:大乘入道乃是实证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 “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门来修行。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你不熟悉,你就叫作「外行」;如果你熟悉的话,就叫作「内行」;一样的道理,(从)大乘法来讲,如果你有实证的话,你就是“入道”;如果没有实证的话,那就是“没有入道”。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入道”的内涵是什么,还有入道的次第。从大乘法来讲,大乘法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一般所了 解大乘的目标,一般修学佛法的目标不外乎两个:第一个就是解脱,第二个就是成佛。 (大乘法的)“解脱”有些也通二乘法,二乘唯独解脱,它没有要求成佛;可是为什么要成佛?因为佛是两足尊,具足智慧的圆满、福德的圆满,所以佛是两足尊。大乘入道就是要实证于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什么要实证如来藏呢?就是因为祂是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我们唯有能够实证这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透过实证祂以后,你可以现前去观察这个法界的事实,而能够修正自己的心行、口行、意行;随于这个法界实相心的事实,能够调整我们的身口意行,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实性、如如性,能够来行菩萨道。

这就是大乘入道,能够进入内门。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不能成为大乘的入道(者)。可是为什么说要实证如来藏才是大乘入道?我实证别的,不是大乘入道吗?譬如有人说:「我学佛啊,我就世间做善事就好啦,这个做善事也是学佛啊!」可是它不是大乘入道。为什么呢?他只在外门,因为你做善事,这个只是属于大乘法的资粮,它是准备工作,实际还没有实证那个核心;实证那个大乘法的核心,才能够依据这个核心的义理,来调整自己的修行,这个才是入道。如果没有实证这个核心,只是在世间善法上去累积福德的话,佛法当中就叫作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有的人就是误会了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误会了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以后,然后以识阴的某些变相或者以某些的觉受,譬如有人说某些乐触,或者气功的感觉,或者种种的三界万法、五阴的一些变相,依据这些变相,把它错计了、误会了;误会了这个变相以后,然后把它当成实相心而以为入道了。

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些内涵来作检查,到底事实是不是(真入道了)?我们要用智慧去判断、去检查是不是仅名字是“入道”,而实际上并不是(入道)。那就是说,世俗法并不能够使得(大乘修行人获得)大乘入道的,也不是外道法(能使人)入道的。那有的人会说:「大乘的入道就是修禅定喽!我修得欲界的禅定,修得色界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修得无色定,」这样子以定为禅修得禅定之后,「就是大乘入道嘛!」其实也不是。为什么?因为世间的禅定毕竟还是世间法,大乘法乃是世、出世间法,不仅含有世间法,而且还有出世间法;所以世间法的一切都能够贯通,而且还有出世间法应有的解脱功德,是具足世、出世间法,所以大乘入道并不是只唯修禅定的法。也有人说:「大乘入道,就是证得了四圣谛、八正道,证得苦、空、无常、无我,证得了这些以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这就是大乘入道了嘛!」其实也不是。为什么?这就是误会了大乘的入道。大乘入道是因为(证得)祂是法界实相心,祂是属于法界实相的法,而不是属于现象界的法。

现象界的法是五阴、十八界,能够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虚妄,乃是属于二乘、声闻解脱道;大乘要究竟成佛,不是只有一世,所以我们大乘法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成就佛道,而不是成就罗汉道或缘觉道。成就佛道就是得要有佛该有的具足功德。佛该有的具足功德是什么?佛是智慧具足圆满、福德具足圆满。那有人说:「我听到现在有很多“佛”啊!到处都有“活佛”啊!什么佛、什么佛、什么佛。」可是我们来看,(他们)名字是叫作“佛”,可是实际内涵是不是佛?佛既然是福德具足圆满,那有没有(像历代达赖喇嘛那样的)“佛”,是活到二十几岁就被人家暗杀的啊?或者是活到一半就夭折而死?并不是这样子,实际的佛是寿量具足,而且佛福德具足圆满。比如来讲:我们出家人,过去世在佛世的时候,佛要入灭的时候,人家问说:「佛!你入灭了,可是你入灭以后,我们这些弟子要依据什么才能够让大家信受呢?我未来的受用该怎么办呢?」佛就跟他讲:「你不用担心,我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当中,随便取一个最基础的白毫相,以这个白毫相的福德、功德,就让后世所有的出家佛弟子能够依据这个福德而受用不尽。」所以我们现在看台湾,甚至中国(大陆)有很多、很多的佛教徒,大家都来能够供养三宝,这都是藉由佛的威德。

所以说,我们出家修行的人要注意一点:其实我们今天能够顺利修行,是藉由佛的福德庄严、智慧庄严当中的福德庄严,透过佛的福德庄严而有这个僧衣的庄严受用,来让我们能够顺利修行。所以说,佛是福德具足庄严。可是这一个福德,要如何能够具足的一世一世来行菩萨道?我们过去无量世在行菩萨道、累积福德的过程当中,当然要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来收集这些福德,而不是说我造的福德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去受用,另外一个人造的福德换我受用。就是因为法界实相、因果是非常公平的:行善就有行善的种子熏习存在于自己的如来藏里面,也存在于受你利益的众生的如来藏里面,而受用、结成了这个因缘关系。而如果行恶业,你跟众生之间的关系就有这个恶业的因缘。你的法界实相心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说祂一样的收藏,并不会因为你造恶业而不收藏(恶业种子),祂照样收藏你这个恶业的种子,同样众生的如来藏也会记持跟你相关的这一部分该有的因缘,所以未来世相遇的时候,又会有同样的果报现行出来(这是从法界实理体上面来看福德庄严)。我们之前提过,修行不只要有福德,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切三行(身口意)皆以智慧为先导,要以智慧摆在前面来做抉择;若没有智慧的抉择来作先导而判断错误,那你所修的福就会变成邪福,所成就的慧就变成恶慧了,所以智慧的拣择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你要进入大乘入道的要诀,就当然要用智慧的拣择,来拣择大乘所证的标的是什么。这个标的的内涵要符合事实的现量,也符合所谓的比量推论,也要符合佛世尊的至教量的圣教。要符合这三量,才能在内涵上确认无误而来行菩萨道。所以说,一般来讲,佛除了有福德庄严之外,佛还是要有智慧庄严。我们今天从智慧庄严的部分来看,佛的智慧庄严在于要成佛必须具足一切的种智,因为成佛究竟的圆满就要具足一切种智。很多(人)号称是成佛的,可是实际上有没有具足一切种智?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叫一切种智。就是我们能够具足圆满对(如来藏中)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就是说,这一切的种子,不管是善恶、染净的种子,甚至无记的异熟种子,我们都能够透过三大无量数劫菩萨道的修行而一分一分的成就,一分一分的跟众生广结善净缘而排除了染恶缘,透过(修行)让善净缘越来越能够成熟,让染恶缘越来越减少;能够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菩萨道,清净自己的种子,也摄受了无量的众生来成就佛土。可是这个过程就需要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内涵非常广,它含摄所有的智慧;大乘入道─证悟的标的如来藏─为什么跟一切种智有关呢?在三大无量数劫中,你行菩萨道所建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不管是福德的、功德的或者智慧的种子,都由你的实相心(如来藏)你的本识实相心,有时候叫作真如,所执藏而能由上一世带到这一世,再由这一世带到下一世,这样一世一世的道业次第增上而成就佛道。所以说,一切种智的内涵要以实证如来藏为宗,如果没有实证如来藏,你就无法现前观察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如果没有办法这样,那你当然无法去成就一切种智。所以大乘入道首先要能够成就什么?成就般若的实相智慧。如果不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不可能成就般若的智慧。有的人误会般若智慧,以为(般若智慧是)我于三界万法、蕴处界法,能够观察一切法缘生缘灭、缘起性空。这样就是有般若智慧吗?实际上不是!般若智慧是什么?

般若智慧叫作中道实相智慧,因为你现前观察法界实相心,而出生了这一个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它是成就中道义,不落入有边也不落入无边。 (想要)成就中道义,要透过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以后,再透过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然后进入到修道位,进入修道位成就圣种性以后,成就了见道圆满的功德,达到通达(而入初地的入地心中);再由初地修道位修习无生法忍,一分一分的从初地到十地修习无生法忍;因为十地无生法忍的修习,到最后的等觉位百劫修相好,最后妙觉如来下生人间,能够修行成就最后的佛道,成就一切种智。

所以我们从一切种智的角度来看,大乘的入道一定要有法界实相心的亲证,如果没有法界实相心的亲证,就不可能有见道位应有的般若智慧,也不可能有修道位应有的无生法忍的道种智,更不可能有佛地的一切种智。这是从一切种智的角度来看(智慧庄严)。另外一个,我们再从佛地的四智圆明来看。佛地的四智圆明,在七住位见道的时候,由于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去实证那个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以后,可以现前观察我们的身口意行的见闻觉知心是虚妄、虚幻、不如实的;反而是你所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祂是清净的,祂不会因为善恶染净而改变祂应有的体性,而自己的七转识是染着的;因为这样(现观)而生起了一分的下品妙观察智,透过这个下品的妙观察智而能够一分一分的转依如来藏,而成就下品的平等性智。 《六组坛经》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所以说第六识、第七识成就的下品妙观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是在真见道七住位时就成就了一分,这样一阶一阶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来到初地入地心的时候,就成就了中品(的一分),下品的妙观察智就圆满具足而进入到中品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是如此。

这样一分一分进入到八地的时候,中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圆满而开始了上品的妙观察智(一分);上品的妙观察智达到佛地的时候、成佛的时候,才能够究竟的圆满成就。而且到最后,佛陀目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就了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第八识产生了大圆镜智,不仅能够跟五遍行相应,而且跟五别境、善十一心法相应;而且成就了成所作智,可以化身无量、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说,大乘的入道必须要以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基础,如果不是亲证法界实相心,所有这些智慧的圆满是不可能具足的;这些智慧根本不可能出生,更何况谈到具足呢?这个部分,我们正觉同修会在禅净班的课程当中会加以说明,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内涵。我们主要是从三乘菩提当中的两个主要道来讲说这个内涵的,两个主要道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透过禅净班的课程,我们讲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就相当于一把尺:从十信位具足信受因果而进入住位,再由十住位的外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甚至般若知见的熏习。六住位满心能够(加修)四加行,在七住位证得法界实相心,那才叫作入道!因为你实证了法界实相心,进入内门而运转,可以在内门当中广修六度万行,乃至十度万行来次第成就佛道。我们一分一分的介绍次第成就佛道(之法),从十信位的法来介绍,再来讲到布施的法,让大家能够现前去观察、实证、检验自己如何能够圆满布施的法而成就初住位,然后再来讲持戒的法而成就二住位,再来讲忍辱成就三住位,精进成就四住位,禅定五住,然后般若正知见能够使六住圆满;在这个六住圆满的状况下,能够圆满见道应有的资粮,就待自己的努力精进而能够一念相应,契入法界实相心了,能够般若正观现前。能够因为契入了法界实相心而成就一分的下品妙观察智,以及下品的平等性智,(成为)进入了大乘内门的菩萨,而说名为菩萨摩诃萨。

广义的说为菩萨摩诃萨,狭义的菩萨摩诃萨有时候是从初地入地心算起。所以欢迎大家能够来佛教正觉同修会,参加我们的禅净班课程,能够一起具足自己该有的因缘,来证入大乘入道的标的,也就是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因为这样而能够一分一分次第的成就佛道。今天讨论到这里,我们有几个总结:第一个,大乘的入道,一定是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个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在因地叫作阿赖耶识,祂是万法的根源,是因果的所依。第二个,既然是入道,就有所谓的内门、外门;如果不实证法界实相心,只有在外门转,而不是实际的内门菩萨。而且另外一点就是:大乘的入道不是二乘的入道,不是缘觉的入道、不是声闻的入道,因为目标不一样:二乘入道的目标乃是为了求取解脱于三界的生死,大乘的入道不仅证得了解脱生死,而且实证了法界实相心,成就了佛地一分一分的具足圆满,成就了智慧的圆满、福德的圆满,最后成就了佛地的究竟圆满。这样才能够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自利利他,能够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能够觉行圆满。所以说,大乘的入道就是唯有以八识论为主,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法界实相心为究竟的最终目标。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52 

该帖子在 2013/12/9 3:07:39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2-09 03:07:39 
本帖子共有 1 页, 1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