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实修参考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941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如何修学禅定

            ----摘自  萧平实 先生 《禅——悟前与悟后》


 第一章 一切佛子应修四禅八定

小乘的声闻缘觉断尽一念无明后,如果不具备四禅八定,生死不能
自主,所以,只有舍报后,才能入涅槃,名慧解脱。如果断尽一念
无明的声闻缘觉,具备四禅八定,则能自主生死,随时可以入涅槃
,名俱解脱。由于厌恶烦恼,所以小乘的行者偏好禅定,佛说他们
“定多慧少”。

大乘菩萨应修四禅八定,在四禅八定中,诸佛菩萨皆以四禅为根本。
有知识说:“四禅八定是定性声闻所修,参禅念佛人是大乘行者,
不须修持。”对这一点,我们分为几点来说明。 

1,菩萨六度之第五度禅定,是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的三昧。既然四
禅八定是禅定度的主要内容,而禅定是菩萨六度之一,那我们就不
可以说大乘行者不须修四禅八定。

2,《六度集经》云:“自五通智至于世尊,皆四禅成。”菩萨以
大悲心而常住世间度众生,所以应该在悟后修学五种神通。未到四
禅之前修学神通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已修得四禅,再修五种神通
,随修随得。而神通的获得是因禅定功夫配合神通加行而得,不是
因为明心见性的智慧而得,所以菩萨应修禅定。

3,《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云:“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
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楞严
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大般涅槃经》世尊开示:菩萨应该修习五件事情,便是五种的定。
第一知定,就是初禅;二者寂定,是指二禅;三者身心受快乐定,
是指三禅;四者无乐定,是指第四禅。到了四禅之后还要修楞严定
,但是楞严定也包括前面的四禅在内,所以《楞严经》所讲的定包
括欲界定、未到定,乃至四禅四空定。因此,我们讲无相念佛,也
可以用第二十四种的圆通法门——忆佛的方法进入欲界定、未到定
,发起初禅、二禅、一直到四空定,然后转修楞严大定。

为什么要修这五种定?世尊说修习这五种定心,我们就可以一步一
步地接近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应当要精勤地修学这五种定。因此,
不仅要修四禅,还要修楞严定。而其中的第四禅,因为定慧均等,
所以诸佛于四禅大悟成佛。也在第四禅取涅槃,所以我们就知道一
切大心菩萨应修第四禅。

4,《大智度论》卷二十云:“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
作。四禅等是助开门法。”又云:“是三种智慧,若不住定中,则
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若住定中,则能破诸烦恼 ,得诸法
实相。” 

《大智度论》里也指出要到究竟的涅槃,也就是说:亲见大般涅
槃——真如佛性本体的不生不灭的境界之后,要亲证涅槃,必须
要功夫,所以告示我们涅槃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四禅是
帮我们开涅槃城的方法。

空是指真如非色非相,没有去来,不生不灭,所以谓之空。空无
所有是说——没任何形相法相,没有形相法相就是无相。因无相
我们就不须有任何的欲望,不须要去追求。既然真如不触六尘,
从来无所得、无所失,我们就不须去追逐一切的有为法,追逐这
些有为法全是五阴所得;失去一切世间的有为法是五阴所失。真
如无得无失,就不须起任何的欲望而有各种的造作,因此称之为
无作。所以明心见性就是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三三昧即是进
入涅槃城的三个重要门户。

但是找到这三个门户要进入涅槃,就得要有功夫才开得了门,否
则就得像慧解脱阿罗汉一般,要等到命终时才能入涅槃。四禅就
是助我们开启空、无相、无作的涅槃城门之方法。这三种智慧若
不住在定中就称为狂慧。

开悟的菩萨,应当修学四禅八定,发起神通,以种种方便救护众生。

第二章 修学禅定 除障为先

有人问:“修定者极多,何以未到地定久不能得?尤以修得未到
地定已十数年者,定力甚强,何以初禅久不现前?”对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说明“事障未来,性障初禅”的道理。

1,事障未来。

有很多修行人学习禅定:数呼吸、持咒、念佛、止观已经很多年
了,但是久久不能修得未到地定。这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要由繁入
简、从有入无的道理,再加上没有办法每天都拨一些时间在动中
或静坐中来修持。

我们修学禅定的各种法门必须把握一个原则:禅定的功夫必须是
要由繁入简、从有入无。譬如数息——学数息法必须要修六妙门
。讲数息而不谈六妙门,那是只学片段。

我们学数息——一个呼吸数一个数字,数到十又从头来。但是当
我们数不好的时候,始终数不到十,就出现妄想就断掉了,这要
怎么办?这个时候反过来又由简入繁:心既然爱攀缘,那我们就
一个呼吸数十个数目字—在身体上,从鼻头开始,到丹田为止,
定出五个点。然后每一个呼吸就数到十,吸气时从鼻头开始一个
点数一个数。数到丹田是五,呼气从丹田开始数六,数到吐气完
了到鼻头是十,从一数到十,总共十个数字。那这样子呢?心就
很忙了,心忙的时候,就忘了打妄想了。

但是这只是一个方便善巧,数到妄想不起之后,要回复到一般的
数息,一个呼吸数一个数字。数到妄想不起后要改为随息,心随
着呼吸上下出入,从鼻头吸入到小腹,从小腹呼出到鼻头出去,
心随呼吸上下就可以啦。如果心仍不动,那就离开呼吸,止于一
境,不做任何的攀缘。修止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妄想还不起,便
可以用观—观察微细的境界。我们就寻觅微细的境界安住。如果
妄想仍不起,继续深观,会出现更微细的境界,又转进去。不停
的转进更微细的境界。这是数、随、止、观。

如果在这一些过程里面,发觉到妄想出现了,没有办法安住,就
要“还”——再退回刚才的层次去。从观的微细境界退回到粗一
点的境界试试看。粗一点的还不能安住,再退到更粗的境界;如
果还不能安住,就退到止的境界;如果还不行,再回到随的境界
;如果还不行,再回到数的境界,这就是还。

如果可以安住啦,妄想不起了,再往前推进,或数、或随、进入
到止、然后进到观。以观的方法渐渐转进更微细境界。这过程是
数随止观还。经由这样的方便善巧一直修学,我们心就越来越清
净,定就越来越好。这数、随、止、观、还、净,称为六妙门。
所以数息要有事修的方便善巧,这事修的方法不会,就障碍未到
地定,称为事障未来。

那么持咒、念佛也是一样,都要由繁入简,从有入无,才是会修
禅定的人。有的人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另有事障;每天要打坐
的时候,事情就来了,没有时间打坐。有的人有时间打坐拜佛,
但是亲戚朋友多得不得了,每天谈不完的话,被打扰。有的人是
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坐拜佛修行,因为肚子都填不饱了,那有时间
修定?以上所说不知事修的善巧方便及事修的因缘环境不具足,
叫做事障未来。

有的人有时间拜佛打坐,也没有人打扰,但是拜佛打坐时,心里
面烦恼一大堆,被俗事牵绊住,耽心得不得了。其实没什么事情
,自寻烦恼而已,因此散乱攀缘,这就是被五盖之中的掉悔盖所
障碍。

定修的不好的人有掉有悔,定修的好的人有掉无悔。到了第四禅,
无掉亦无悔,那么,因为掉悔或昏沉,以及最重要的—贪欲的执
着,瞋恚的执着,导致心无法定于一境,所以无法修成未到地定
,便无法发起初禅。

但是说到未到地定,很多人以为必须要在打坐静中来修,其实不
一定;动中修也可以修得成。善于修定力的人,能够修得未到地
定的定力,但是他不进入定境。

2,性障初禅。

有的人已经得到未到地定,能够入定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
,可是初禅久久不能现前;那就是说他被性障所障住了。所谓性
障,就是我们以前在小止观里面讲的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
悔盖、疑盖、五盖之中,对发起初禅最大的障碍是淫欲之贪着,
于男女欲有贪,初禅便永不现前。

有很多人(不管出家、在家都一样)误会了初禅的修行,是不停
的增强未到地定的功夫,总认为是入了初禅以后才离五盖。而其
实是应该要先离五盖,然后才能得初禅。所以智者大师在小止观
里面,把弃五盖放在第三,正修行放在第六,道理就在这里。

古时候的人修定很容易,现在的人修定很困难。因为古时候的人
性障少,事障也少。我们现在的人,事障、性障俱足。我们现在
的人从出生开始,三、四岁就上幼稚园,然后是小学生、初中、
高中、大学,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极为繁杂。而且现代人的生活形
态非常忙碌;忙着享乐、忙着打牌、忙着郊游,忙着看电视。工
作也是一样,大家走路都是匆匆忙忙赶时间。像这样的话,掉悔
非常严重,所以要得到未到地定就很困难。

如果已经修得未到地定而不能发起初禅,那是因为这个人聪明伶
俐,贪、瞋、痴、慢、疑,样样皆不离。五盖中的贪欲盖主要指
欲的贪着,执着淫欲之乐,甚深难拔,就障碍初禅。所以智者大
师讲“性障初禅”——被性障所障了。我们常常强调悟后起修,
要修初禅。但是初禅的善根发有二个条件:第一条件是除五盖,
性障微薄,心调柔软。第二条件必须具备未到地定的定力。但是
我们看现代修定的人,大部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每天空
心高坐,百无所思,沉浸于未到地定之中,在里面苦候初禅,认
为这样就是精进。下座之后,就贪求利养名闻,用怀疑的心态,
不信任的心态、傲慢的心态来对待别人。他不知道五盖之中的贪
欲和瞋恚(主要是傲慢),如果不除掉的话,初禅永不现前。

现代的人要除掉性障,非常的困难,所以我们主张应当要先求见
性,不仅仅是开悟明心而已。开悟明心而不见性的人,因为定力
不足,导致不能见性。因此既然是定力不足,他就会有贪瞋转盛
的现象。要除掉性障就很慢,就比较困难。如果修无相念佛的法
门,有了动中的功夫,就容易见性。悟境不失,见性分明,身心
明净,不久就能够进入薄贪瞋痴的境界,渐渐离开了五盖,不久
性障就消除啦。现代的人,如果没有先明心见性的话,性障难以
消除,要得初禅,难于登天,更不要说第四禅。所以应当要先求
见性,然后再修禅定功夫。

第三章  如何修学禅定三昧

既然已经得到无生智了,思惟之后,知道应该深入修学四禅八定
及首楞严三昧等,以这些禅定三昧来自度和度他,一直到最后究
竟成佛为止。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
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佛陀在世间,虽然讲声闻法、讲缘觉法、讲人间法、天道的法,
也讲菩萨的法,但是佛陀自身却住于菩萨大乘的法里面。依照菩
萨所应修的法,圆满具足,究竟成佛。他以各种禅定三昧和智慧
力来庄严自己,以这种定慧的庄严来度众生。所以见性以后,依照
次序,应该要修四禅,再修观禅、炼禅、熏禅、修禅。

修学禅定的方法,可以按照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来修
。修定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这里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故不
在赘述。

《大般涅槃经》世尊开示:

菩萨应该修习五件事情,便是五种的定。第一知定,就是初禅。
二者寂定,是指二禅,初禅之中有很多功德受用,有觉有观,所
以心有点吵闹,因此要离开觉观进入到二禅之中。心止于一处,
无所攀缘,那这个时候心处于寂灭而无所攀缘的状态,这是二禅
—无觉无观三昧。之后,发觉这个境界还是不能发起很大的受用
,所以又转进,到了三禅身心俱乐。初禅身乐,二禅心喜,在三
禅之中具足初禅身乐与二禅的心喜,身心受快乐定,这个境界只
有圣人才能舍离,一般人没有悟明心性的话,证得这个境界他就
会起贪着。明心见性的人证得这个身心快乐定之后,知道不究竟
,还会离开它,舍离一切的觉观,舍离一切的乐触,心喜涌动也
把它舍离掉,舍念清净成为无乐定,这就是第四禅。到了四禅之
后要修楞严定,但是楞严定也包括前面的四禅在内,所以《楞严
经》所讲的定包括欲界定、未到定,乃至四禅四空定。因此,我
们讲无相念佛,也可以用第二十四种的圆通法门─忆佛的方法进
入欲界定、未到定,发起初禅、二禅、一直到四空定。然后转修
楞严大定。

但是未到地定里面的触,出现的时候,只有二支功德:第一支一
心,第二支乐(此乐劣陋,难比初禅),别的没有了,所以这个
不是初禅。一般人不明白—性障所障的人,初禅善根发的境界,
永远不会现前。虽然他在未到地定中,有觉明、一心、清凉,但
这个不是初禅。在未到定中,有触皆伪,都不真实。他就会把未
到地定里面的轻安清凉,那些触觉,误会就是初禅的境界。
  
初禅有八种的触,这八种触出现的时候,每一种触,都有五支功
德,有动中功夫的人容易跟初禅相应。因为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
,动中容易相应。因此在性障消除之后,毎天于行住坐卧之中,
他只须止观分明或者一念相续,或者一念不生,保持在这种境界
里面,初禅善根自然就现前;或者在我们打坐的时候,或者正在
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乃至蹲马桶的时候,随
时随地都可能会忽然出现。如果在出现的时候,是一剎那间遍身
如云如雾,内外相通的话,这个就是色界身出现于欲界身中,那
你就体会到色界天的天人色身怎么回事啦!亲自体验了。这个时
候,遍身都有乐受,全身毎一毛孔都有乐触。这就是初禅的善根
发具足。

如果善根发,他是运运而动的话,这有二种:一种从下而发,一
种从上而发。从下而发的话,或者从脚或者从会阴,从这里运运
而动,渐渐遍满全身受乐,这也是善根发具足。但是这一种善根
发,不能体会色界天人的身体。

如果运运而动,从上而发:从头或者喉间发起的话,这个乐通常
会退失掉。从头而发渐渐到脖子,然后又退回去,又不见了。有
时候从头而发,渐渐的乐触到达胸腔,然后又退回去,又不见了
。这个叫做善根发不具足,是退分初禅。此种人善根发以后要更
努力修定,努力消性障,不然的话,必定会退失初禅。

我们必须要了解:初禅不是努力精进去求而得,乃是性障消除以
后,在我们四威仪中,保持动静恒一状态之中,不求自得。从此
以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在动中或者静中,只需要把心往内收敛。在收
敛时,心稍微一提,初禅的痒触的乐,就会遍满于胸腔之中。因
为有这种微细乐,从此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就渐渐的开始可以
远离淫欲的乐。

如果我们能深修初禅,接下去会经历虚空粉碎及大地落沉的境界
,这个是有觉有观三昧,不离初禅的境界,还不是开悟。如果曾
经修过观禅成功的人,或者已经有五神通的人,当他进入较深的
初禅境界时,会产生光音无限的觉受,这也是初禅定境,不是悟。

如果继续精进而舍离乐触的话,接下来胸腔的乐触消失了,再经
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发起一种舍心,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啦!
只有修道是乐,定力继续增强,有一天突然间在你起了一个念,
舍离一切执着的时候,微细乐就现前了。以前体验的八种乐触是
粗糙的,现在这种乐触变成微细的乐触,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更
细腻,更殊胜。

如此继续再修,过一段时间,性障除得更彻底,然后一样的舍离
觉观,继续努力,渐渐的可以发起无觉有观三昧。刚发起无觉有
观三昧,一剎那又退出来了,然后继续再努力。要证入无觉有观
三昧定境须打坐中修,但是更须藉无相忆念拜佛法增强定力。要
证入定境须在坐中修、静中修、要不受打扰。然后渐渐的再去体
会第一次进入无觉有观状态时是怎么样进入的。体会过之后,重
新再依照那一次的经验一步一步走进去,然后他可以安住三秒钟
,二秒钟,突然起一个心:“我终于进来了!”刚起一念,又退
出去了。这样不停反复的练习,习惯了,终于可以安住无觉有观
三昧。欲进入初禅之前或进入二禅的无觉有观三昧之前,通常会
出现虚空粉碎或大地落沉境界,此是定境,与禅悟不相干。

无觉有观三昧成就的时候,只要把观舍掉,很容易就进入二禅。
无觉有观难修,无觉无观就容易啦。但是对一般人来讲,初禅最
难,从凡夫地到初禅地,是一段很长的距离,因为定力难得,性
障难除。初禅地现前接下来要修到无觉有观三昧,这段距离也是
很长,但是已经不像修初禅那么难了,稍微简单一点。这无觉有
观三昧获得的时候,接下去要修到四禅就容易了。现在有许多人
在教内观禅,声称可以帮人修成四禅八定,但是这些老师们十之
八九不曾体验过初禅到二禅的经验,如何能帮人修证四禅八定?
佛子们必须小心拣择才是。

有觉有观三昧现前之后,想进入四禅,还是要继续增加定力,并
且要断除更微细的各种烦恼习气,然后渐渐的可以从初禅后的无
觉有观三昧进入二禅,进而到三禅到四禅。

我们已经明心见性以后,无生智现前,要修定就比一般人容易多
了,因为性障烦恼渐渐地开始消除了。我们也经过一段从散乱心
、定心、无相念佛、看话头的修定阶段而悟得真如佛性,因此我
们也比一般人更能明了修定的知见,以及定中的升进转折,所以
我们比一般人容易修各种禅定三昧。

还没有得到无生智者,修学禅定大部份会停住于未到地定里面,
在定中暗无觉知,空无所有,他就会误以为是证得空性,因此而
生起大我慢,就不能导向解脱。因为性障所障的缘故,不得初禅
,只得到他化自在天的天福;因此智者大师云:“魔是未到地定
果。”

如果我们能够先修得智慧,能除掉烦恼性障,一者容易发起初禅
,免除以后舍报进入他化自在天为魔子魔民。二者我们知所转进
,就容易获得四禅。如果反此道而行,只怕勤苦终生最多也只能
得到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

菩萨修完四禅以后,还要再修观禅、炼禅、熏禅、修禅。

观禅譬如九想不净观或大不净观,一切处观、白骨观、乃至净土
的观经里面的十三观。

炼禅是指九次第定: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进入空无边
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再入灭尽定,称为九次
第定。

熏禅是指狮子奋迅三昧;狮子奋迅三昧是说十方三世诸佛要入涅
槃的时候,就要用到狮子奋迅三昧,称为熏禅。

诸佛入涅槃怎么入?从初禅开始,不会从别的地方开始。因为诸
佛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随时随地都在初禅里面。然后从初禅进
入二禅,转入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
想非非想处,然后再退回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
、三禅、二禅、初禅;再从初禅到二禅、三禅、四禅,于四禅入
涅槃,十方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入涅槃的。我们将来终究要成佛,
舍报的时候也是要用狮子奋迅三昧,这就要把九次第定练得非常
纯熟,才能够做得到。

修禅是指超越三昧;超越三昧是从初禅进入,却从四禅出定。从非
想非非想处入定,却从初禅出定。从二禅入定却从无所有处出定。
跳过来跳过去超越,这叫修禅。

这观、炼、熏、修四种禅定修好之后,过去世若曾修神通加行,
五种神通在我们修各种三昧的过程里面,自己会发起。如果还没
有发起,在四禅的时候可以专门修学神通。四禅之中修神通可以
随学随得,或者过去世曾修神通的人,在修观禅的时候,自然会
发起。另外还有一种漏尽通——明心见性的无生智就是漏尽通,
但是还不具足,因为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也
就是烦恼还没有断尽,所以还要继续修学。

四禅之后应该要修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但是我们修四无量心的时候,不应该以希求梵天天主的果位而
修,应以修集菩萨的慈、悲、喜、舍的心来修。如果修四无量心
的时候,是以求得梵天天主的果报而修,这色界十八天的天主,
他们就会感觉到,因为他的宫殿会震动,他就会找:“是什么人
威胁到我的宝座?”那个时候你要修四无量心就很困难,他会来
阻碍你,因为你威胁到他。所以为避免这些遮障,我们不应以求
诸天天主的果报为目的而修,应以菩萨的慈、悲、喜、舍的心量
来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修学完成之后,要继续再修楞严大定。修楞严定所修证
的五阴尽的行相,我们这里不说,请大家自行请阅《楞严经》就
明白了。我们在悟后起修各种禅定三昧的过程里面,应该要严防
阴魔。

一般说来,自参自悟的人,经过很长的参究过程而悟入的人,不
会受到阴魔的干扰。如果功夫知见还不具足,就因善知识帮忙而
悟的话,可能在悟后起修的过程会有阴魔的打扰。在《楞严经》
里面说,一个见道的人“心尚不缘色香味触,魔事云何得能发生
?”那就是说我们心不再攀缘于三界各种的法,所以魔事就无从
发生。

所以修学禅定三昧之前,应当先见谛、先悟道,就不会有阴魔的
困扰。如果我们能够依照这个次第精进修行的话,我们今生可望
离开隔阴之迷。如果再深入,渐渐的就会成为菩萨摩诃萨了。所
以六祖大师遵照五祖弘忍大师的吩咐,见性之后隐居了十五年才
出来弘法。

石霜楚圆禅师特地造了一间枯木堂,供弟子们悟后修定,香山无
闻禅师见性以后,也曾经换了三个山头,专门修习禅定功夫,经
过十五年才生死自在,然后再出来为佛子弘扬禅法。因此,悟后
要寻觅能教我们修定的师父或老师时,必须先证验他是否已修得
禅定功夫?有许多假善知识错将幻觉认作证得初禅。许多师父和
老师,错将一念不生的未到地定认作第四禅,犹不知四禅息脉俱
断之理,粗浅的初禅善根发之境界都不曾体验,便敢狂言已得四
禅。更有初禅二禅未得之人,便敢表示能教人修学楞严大定,能
助人证入五阴尽境界。凡此皆属狂妄之人,佛子若欲随学,应先
以智慧判断,免被导入岐途,慎之!慎之!

正观居士/文 

该帖子在 2006/3/9 14:57:23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06-3-9 14:57:23 
本帖子共有 0 页, 0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